Search

[什麼是成功?]

曾經,帶領一個活動。
請參與者寫下:自己擁有的成功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什麼是成功?]

曾經,帶領一個活動。
請參與者寫下:自己擁有的成功是什麼?
聰明的學生們,立即舉手提問:
「請問什麼是成功?」

問題本身,隱含著另一個問題:
「什麼是成功?」

該次活動不是一個很嚴肅的場合,也不會計分,甚至不一定需要讓任何人知悉自己所寫下的答案,這些提問透露了幾個現象。

第一,想要精準的回答問題,亦有可能是擔心寫了不合乎題目的答案,主要是連結到害怕犯錯,屬於較想答出正確答案的類型。

第二,心中有直覺的答案,卻在回答的當下,被意識和經驗影響作答意願,意識從害怕過渡到了擔心,擔心所想與他人不同、擔心被指責,屬於擔心自身經驗與人不一樣的類型。

第三,對於成功有至少二種或數種定義,因此在心中已有至少二種或數種的答案,不確定此刻應以哪一個答案作答,屬於想給出回應,但不想給出全部答案或真實想法的類型。

可以在資訊不足的大題目中,寫下答案的人。
通常具備有「假設」或「自行定義」等能力,而且不怕犯錯。

可以假設提問者為什麼提出此問題,從而給出一種或多種可能性的答案,簡單的思維方式如下,假設問的是課業上的成功,我有什麼?假設問的是事業上的成功,我有什麼?假設問的是興趣上的成功,我有什麼?藉由假設來縮小範圍,給出自己認為比較貼近的回應。

假設,其實是包含了與人交流的意願,先設想了提問者的思考,再作出相應的回饋,由此來找到雙方互動的基礎,就有機會討論、延伸。

願意試著假設的人,其實也同時假設了自己不明白對方,但是願意承擔就自己是以有限的經驗、理解和想像力去建立溝通的橋樑。

另一種人,他們能夠自行定義問題,可以憑藉著自身對於成功的理解來答題,很可能平時就有思考的習慣,對萬事萬物多半有自己的見解、看法,對於過去的各種經驗有較為清晰的標準與歸屬,所以可以快速的類推出較符合所謂的成功的項目。

提出問題,並不是得到答案,或比較誰誰誰的成功或失敗。
重要的是,連同提問者與參與人在一起思考。

開始意識到,對於回應「所謂的成功」裡面隱藏了什麼?

如果隱藏了害怕,有沒有可能也同時否定了自己覺得做得很對、做得很好,並且對自己很滿意的經驗?

如果隱藏了擔心,是不是也同時在抗拒自己的獨特性、過去的經歷與價值觀,那些屬於自己的信念,甚至可能是自己的信仰?

如果隱藏了數種答案,會不會有可能為了安全而以太多種姿態、裝份和模式活著?是否有可能過度的耗費有限的資源,只為了安全?

如果,撇除了害怕、擔心和數種答案。

或許,成功是建立在獨一無二的生命之中,覺得自己很對、做得很好的經驗,甚至是演變為很快樂的回憶,以特定的行為會讓自己感覺到滿足、愉悅等正向感受,它成為一種信念與價值,並且逐漸的統合而成為你的本身。

好的,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,什麼是對的?很好是什麼意思?
那麼,什麼是快樂,什麼是滿足,什麼是愉悅?

又或許,反過來說,確信自己做得很對、做得很好,擁有很多快樂的回憶,時常感覺到滿足、愉悅、合一的人,你會說他擁有成功嗎?

我不知道答案。
這應當也只是成功的一種可能性而已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希望你會喜歡深層按摩,沒有一絲負擔、一絲壓力,每一手法簡潔且帶有柔和力量。 足以令人沉思半晌,像是與身體來一場心靈對話,感覺到輕風吹拂或是耳畔有小鳥輕聲啼鳴。
View all posts